表面能-药物表征新技术
原理:
IGC是药物固体表面能表征的常用技术。与其他分析药物材料固体表面性质的技术相比,IGC具有很大优势,例如无需预处理(可能改变粒子表面)就能分析粉末,在一系列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的能力和较高的重现性。因此,它已成为药物表面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反气相色谱的原理易于理解,如下图所示:
应用
(1)工艺与表面能
以吲哚美辛为例,它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表面性能(即表面能)用SEA很容易测试出来。虽然淬火冷却和铣削都能使无定形吲哚美辛得到无序和非晶态区域,但根据SEA测定,它们的表面性能却是不同的。磨细的吲哚美辛样品具有较高的色散表面能和较高的表面碱度(电子给体能力)。这些特性可能会导致样品与其他表面(如辅料、设备和加工设备)发生不同的相互作用。因此,必须控制产品的状态(结晶或非晶态)和加工路线,以保持产品所需的物理性质。
(2)溶解速率与表面能
药物的溶解速率受颗粒尺寸,形状,表面积和孔隙率等的影响。然而表面润湿特性又受颗粒表面能的影响,因此表面能也是预测溶解速率很重要的因素。药物表面不是完全光滑的表面,存在不同的能量位点,此时药物表面的不均一性表征会更加全面理解颗粒表面性质。有研究表明研磨和未研磨的药物粉末色散表面能与溶解行为都有很明显的差别。因此,表面能的差异能导致溶解行为的改变。
(3)流动性与表面能
流动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不是一种固有的物质属性。不同的因素可以改变粉体的流变性能,如粉体的粒径、形状、表面质地、硬度等物理特性。然而,表面化学环境的变化往往也会影响特定粉末的流动性。如甲基化过程能明显改善D -甘露醇在低应力环境下的流动性能。从异质表面性能到均质和低润湿性表面性能的表面化学变化降低了所有粉末流动性能的变异性,因此可以实现更可重复的加工性能。
结论
表面能作为一种药物表征的新技术,是常规表征技术的补充。同时能够解决药物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上述介绍工艺、溶解速率和流动性。如需了解更多可后台留言,稍后我们会与您联系探讨更多药物开发过程中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