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纹相机发展历史
条纹相机是一种用来测量光脉冲强度与时间相关的仪器,通常用于测量超快系统如光谱-时域分辨率和激光测距等。一九六七年开始研制,一九七一年,首代的条纹相机问世。在那时,使用了磁聚焦像增强器配合像转换管,但是由于体积太大(大约2.5米)而很快被淘汰。相反,使用了平板式微型通道板像增强器,整个系统可以极大地缩小体积,类似于普通示波器。使用条形照相机,可测量短到0.5皮秒的光脉冲,目前正在开发能检测短于0.1皮秒光脉冲的条纹摄像机,条纹相机的较大分辨率可以达到100飞秒左右,这是一种短脉冲,它需要像光学适应性和频分光栅等技术来支持。2009年9月,MIT团队使用条纹相机拍摄到的是帧速高达万亿次每秒的激光脉冲,由中国科学院、财政部、西安光机所牵头,承担了重点科研装备项目“高性能条带相机的发展”,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条纹相机的综合性能指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带式摄像系统,并已形成了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适应日益增多的大科学工程和基础前沿研究需要的高性能指标。2018年,“高性能条带相机的研制”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的重点科研设备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这表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条纹相机已进入实用阶段,为满足重大工程项目需要,实现超速诊断和精密测量仪器等相关技术的需要,高科技和高科技的战略和前沿科学的需要,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推动。
上一条: DVS仪器在烟草领域中的应用
下一条: 量子效率测量仪的工作原理